首页 国内资讯 别让微短剧的收费陷阱成为常态!

别让微短剧的收费陷阱成为常态!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微短剧以其轻巧便捷的特性迅速占领了娱乐市场的高地,吸引了大量付费观众。然而,随着微短剧的流行和付费用户的激增,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如诱导性消费、退款难题以及内容质量的下降等。

微短剧的崛起速度令人瞩目,其盈利能力同样不容小觑。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微短剧的观众数量已经突破5亿大关,市场规模飙升至373.9亿元,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68%。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单日充值超2300万”“短短8天收入过亿”的财富传奇,不断刷新着行业记录。

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微短剧的收费模式却饱受。与传统的文化产品不同,许多微短剧采取的是按集收费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看似灵活,却隐藏着不少陷阱,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例如,一些微短剧在没有明确标价和剧集总数的情况下,诱导用户进行高额消费;有的则在不明显的位置设置了“自动解锁下一集”“会员到期自动续费”等选项,实际上是在强制消费;一些微短剧的客服服务几乎不存在,使得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无处投诉、退款无门;更有甚者,在用户充值后便开始减少内容、缩短剧集,这种行为几乎等同于欺诈。

这些不正当的手段极易让消费者陷入圈套,特别是对智能手机操作不够熟练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更是成为了这些问题的主要受害者。今年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报告指出,部分微短剧视频内容存在诱导消费等问题,导致许多中老年消费者权益受损。一些消费者的账单显示,他们的父母在微短剧上的订单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且多数订单都是自动扣款。

面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对微短剧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内容层面,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以及多次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都旨在提升微短剧的内容质量。然而,从现状来看,微短剧的收费模式同样需要更深入的治理。微短剧的收费模式如果继续混乱无序,很可能成为行业的痛点,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会严重影响微短剧的社会形象,因此,规范收费模式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些行业专家已经提出建议,监管部门应当对微短剧的收费规则制定统一的强制性标准,比如要求明码标价,禁止默认勾选、捆绑销售,明确退费和维权途径等,以减少在收费模式上可能存在的不正当行为。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微短剧备案审核和事中监督的细化,防止微短剧在上线后通过减少剧集、降低内容质量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

此外,平台也应当承担起主体责任。事实上,这些充满陷阱的微短剧大多通过App、小程序等渠道进行推广,因此,根据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经营者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平台应及时对那些投诉集中、问题频发的微短剧及其制作发行方采取下架、处罚等措施,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在微短剧纠纷中,平台应当立场明确,不能因为这些微短剧能带来流量和收入就采取放任的态度。

微短剧作为近年来影视行业的一股新兴力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市场价值巨大,收入可观,许多作品还成功走出国门,成为了新的文化现象。这样的发展势头值得肯定,但更应珍惜。对于收费问题上的漏洞,应当尽快加以修补,避免其逐渐成为微短剧的负面标签,影响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2023 斑马电影 -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movie3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