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深入探讨社会问题或现象似乎变得颇为困难。新闻媒体常常将焦点放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比如关注名人私生活、揭露丑闻等,而忽略了对社会重要议题的报道。这种趋势不仅降低了媒体的整体素质,也使得公众对于真正重要的社会议题的关注和理解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一部以“临终关怀”为主题的电影,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我坚信这类电影的社会价值终将得到认可和体现。
优秀的小天老师
纪录片中,小天老师以其温柔的态度与老人们交流,她能够轻松回忆起美国二三十年代的流行音乐,并即兴演奏。她努力融入老人的世界,成为他们的好友或家人。这背后离不开她严格的专业训练以及整个临终关怀团队的辛勤工作。团队成员们分享各自的经验,如“为老人洗手时需轻柔以防皮肤干燥”,以及如何保持老人指甲清洁而不造成伤害等,旨在让老人能够更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当然,过程中不乏挑战,例如如何与情绪低落的老人沟通,以及如何处理亲近老人去世带来的悲伤。小天坦言,有时驾车途中听到某首歌会让她忍不住停下车来哭泣。尽管影片主要展示了温馨乐观的场景,但通过小天手持老人儿时照片的对话,以及护工与小天共唱《You are my sunshine》的温情时刻,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天及同行们所付出的巨大情感投入和努力。
真诚的郭柯导演
郭柯导演从《二十二》到《来日皆方长》,始终关注着社会问题。此次聚焦于临终关怀,在国内尚存顾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这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从人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将面临死亡,都应有权体面且尊严地离世。国内医疗团队也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坦白说,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此知之甚少。如何传递这一理念、解释相关费用,甚至是关于死亡的问题,都需要社会的积极讨论。尽管影片存在不足,但《来日皆方长》能够展现现状,已算是成功。郭导在映后耐心聆听观众分享,真诚地分析自己的创作感受,展现了他的真诚态度。他希望通过客观的视角进行拍摄,尊重被拍摄者的自然状态。郭导还表达了自己慢工出细活的创作理念,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能继续保持风格,达到预期效果。
庄子提出的“齐生死”观念,深刻地体现了对生死的看法,认为生死如同昼夜更替,是自然界的常态,无需过分执着。生与死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相互转化。生命从出生时的无知到生命尽头的回忆重温,通过音乐等方式回归家庭的怀抱。电影作为一种记录手段,将这些瞬间呈现给观众,由我们传递给更多人。感谢电影创作者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