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周处除三害》无疑是2024年开年至今最牛的一部华语犯罪片了。影片国内评分8.4,预测总票房3亿+。上个周末,影片票房大爆,周日更是力压《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等片,单日斩获4854万,拿下单日票房冠军。不少观众称其带来了酣畅淋漓的观影,不仅尺度罕见,叙事清晰,且有艺术追求,深度不缺,一眼入魂。关键是这部电影约等于没有任何的营销宣传。赞美的话不多说,影片的实力摆在那里,你可以“亲眼体会”一下。
回到主体,《周处除三害》到底表达了什么?透过视觉刺激,影片传递了什么呢?1、“三害”从故事情节来看,男主陈桂林在知道了自己将要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在黑医生的引导下,决定去自首,以完成自身灵魂的最终救赎。在自首的过程中,阴差阳错的发现自己在通缉榜上仅排第三,顿时感到不爽,竟然还有人排在自己前面,于是做出决定:干掉前两个恶人,为社会除害,同时人过留名,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所以三害分别是:榜首-林禄和、榜眼-香港仔、探花-男主自己。这是故事情节的安排,但是透过情节看内涵,这三个人分别代表的是:贪、嗔、痴,这可以从三人的图腾标志看出来,林禄和的背部纹身是鸽子;香港仔手臂的纹身是蛇;陈桂林的手表图案是小猪。在佛教里,猪、蛇、鸽子分别代表愚痴、嗔恨、贪欲,称为“三毒”,就是平日里讲的贪嗔痴。
佛教禅悟把“贪、嗔、痴”定义为人生“三毒”,影片中通过男主杀掉在通缉榜中排名一、二的林禄和、香港仔,完成自己的转变,寓意人只有放下“贪嗔痴”才能得到自在人生,得到灵魂的升华。但是影片中的这三害真的除掉了吗?在陈桂林枪杀邪教徒,也即是“除贪”的过程中,那些到死都没有离开的人,特别是弹唱到最后的那个女人,他们都最后也没有放弃或是意识到“贪”的存在,这能说把“贪”除掉了吗?这种心灵的沉沦才真的恐怖!那名黑医生查出绝症之后,开始反思人生了,觉得这么多年,救治黑道中人不是帮人,是在害人。出于一种自我赎罪心理,也就是说为了寻找一点心灵安慰,她选择欺骗信任她的陈桂林,让陈桂林自首。那么她的这种心理、行为摆脱“贪嗔痴”了吗?男主陈桂林在生命尽头变身“惩罚者”杀掉了恶人,最终的目的是在本警察抓捕的时候通过记者告诉人们:“他叫陈桂林,他杀死了榜一、榜二。”其实在这过程中解救的人,只是意外的收货而已。那么他的这种心理、行为摆脱“贪嗔痴”了吗?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对对“杀富济贫”的论道:“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如果人真的能放下“贪嗔痴”,哪里还有这诸多的想法!
2、趋利避害,人的本性男主陈桂林在自首的那一刻,明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枪毙,但是还想最后再出名一把。当他在误入邪教组织时看到自己的病可能会被治好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和常人无异。哪怕是病治好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黑医生医治黑道人员时得知自己命不久矣后所表现出来的决定“度”陈桂林一次都是人性做基本的表现即趋利避害。那名被陈桂林毁掉一只眼睛的警察自始至终都在做利益权衡。还有在陈桂林清陈邪教过程中叛变的教徒……影片中几乎每个人物在人性趋利避害这一特质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墨子说:“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利所得而喜也即得是而喜则是利也害所得而恶也即得是而恶则是害也。”对得利的喜悦与对获害的憎恶是反应人情感需求的心理活动。人的情感需求需要不断地被排遣或满足正是这种需要被排遣或满足的动力驱使人避害趋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电影终究只是一个故事无意去过多的揣摩相信你看过以后一定另有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