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东野圭吾的经典之作《彷徨之刃》,历经多次跨地域的影视改编,从日韩版本到如今的国产重塑,其故事轮廓已深入人心。但这部新近推出的国产版,该如何评价,着实耐人寻味。
相较于原著及先前改编作品中引人入胜的悬疑张力与紧凑节奏,此次的呈现稍显温吞。影片似乎更侧重于描绘主人公——一位痛失爱女的父亲的内心世界,那份无尽的绝望与孤独。在情节推进间,穿插的诸多抒情镜头,意图深化情感层次,却未免让人感到些许拖沓。这样的处理方式,或许旨在为演员王千源提供更为广阔的演技舞台,让他淋漓尽致地展现角色的悲痛与苦楚,虽为后续的复仇之举铺设了情感基础,却不免流露出一丝造作之感。
王千源的演技依旧稳健,他那布满岁月痕迹的面容与沉郁的气质,完美契合了复仇父亲的形象。然而,其声音中固有的刚毅特质,在表达角色身心俱疲的状态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直至后期调整至沙哑低沉,才更贴合角色心境。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敏锐捕捉到了社会热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尤其是校园霸凌致死事件,借由角色之口,发人深省。如王景春所饰警察的台词:“法律既制裁也给予机会,他们仍能回归生活,娶妻生子”,以及王千源质问的:“你们怎能帮我挽回女儿的生命?”和对凶手直白的谴责:“你无法改变,你是个禽兽,不配存活。”这些话语直击人心,却也隐约透露出一种过分迎合时事的痕迹,使得影片在悬疑色彩之外,多了几分浓厚的道德说教意味,仿佛一部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法制宣传短片。
值得称赞的是影片末尾的改编巧思,复仇的父亲最终扣动扳机,虽未取敌人性命,却也令其付出了代价,这无疑是对观众情感的一种慰藉。然而,片中安排父亲与凶手近距离对峙,前者初始仅以怒吼相向,迟迟未动手,此情节设计略显牵强,违背了人们对于复仇者应有冲动的预期,不禁让人遐想:若是少了那些不必要的言语交锋,直接行动,是否更能符合人物心理逻辑,也更添几分快意恩仇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