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期盼之后,《庆余年第二季》终于强势回归荧屏,瞬间唤醒了观众五年来的热切期待。
■特约撰稿 陈曦
改编自猫腻同名网络小说的《庆余年第二季》,自上周播出以来,不仅在央视八套首播即突破2.23%的收视率大关,领跑黄金时段,还在腾讯视频平台上创造了热度值高达33636的历史新高,足见其非凡魅力。
这部剧的核心围绕主人公“范闲”——一位兼具未来视角与高超智慧的外来者,同时是隐藏秘密的皇族后裔——的传奇经历展开。编剧王倦透露,首季旨在构建世界观并引介关键角色,核心聚焦于范闲探求真相、找寻自我之旅;而新一季,则深入探讨范闲意图以个人之力,为这个世界带来正面变革的决心与行动。
周末的剧情高潮中,老金头的黑白画面定格,瞬间“梦回滕梓荆”与“正义需被见证”的激昂台词,激发了观众强烈共鸣。《庆余年》之所以能够牢牢吸引观众,正是因为它触及了跨越时代的理想主义情怀。在幽默轻松的开场后,更深层次的情感探索与理想主义的初步显现,为剧集增添了厚重的色彩。
面对“续集魔咒”,《庆余年》如何破局?
在国产剧界,制作出令人满意的续集似乎成了共同的难题:既要面对前作的成功压力,又要适应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还得克服同质化作品带来的审美疲劳。而《庆余年》证明,仅仅复制成功的“配方”远远不够。
回顾《第一季》,范闲的机智幽默与古代皇权斗争形成鲜明对比。随着“现代思想碰撞古代社会”的新鲜感消退,观众逐渐意识到,剧集的精髓并不在于范闲的特殊身份或超凡智慧带来的“快感”,也不在于原著赋予的“金手指”设定,而是他面对挫折与不公时的“不爽”与挣扎。滕梓荆之死,让范闲对平等世界的渴望达到了顶峰,这一“不爽”才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第二季》开篇不久,另一位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色——老金头的遭遇,再次触动了范闲。这位普通的菜农因宫廷斗争而陷入绝境,范闲虽有能力报仇,却深知问题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权力体系。他继承了母亲叶轻眉的理想,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旧秩序,但这条路充满荆棘。叶轻眉的碑文“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象征着对法治的追求,范闲在逆境中坚持母亲的道路,每一步都险象环生,没有捷径可言。
主演张若昀谈及,范闲在第二季中,经历了从初识碑文的不以为然到主动承担起改变世界责任的转变。这份不屈不挠的追求,构成了续集的“不变配方”,也赋予了《庆余年》系列深刻的内涵与重量。
群像戏的“精神图谱”,共鸣的桥梁
著名导演郑晓龙强调,即便是古装剧也应蕴含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超越题材,要求剧作遵循现实逻辑,通过古今对照,引发观众对现实的反思。《庆余年第二季》通过群像塑造,成功搭建起与当代观众情感共鸣的桥梁。
范闲假死后重返南庆,途中笑料不断,但从第四集起,剧情急转直下,多位配角在困境中展现出成长。言冰云与父亲的对话,关于国家高于君主的讨论,以及范思辙对认可的渴望、王启年从自保到为民请命的转变,都是观众共情的焦点。
这些角色在嬉笑怒骂中逐渐成熟,回应了“人生价值”的追问,激扬着构建理想世界的理想主义情怀。范闲在鉴查院的质问,让所有人反思初心——吏治清明,百姓安康,这不仅是剧中人物的追求,也是屏幕外每一个观众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