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润
10月27日晚11点,经过近8小时的连续演绎,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的话剧《大师与玛格丽特》在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随着终场的落幕,掌声和欢呼如潮水般涌来,全体演员在观众的热情中数度返场致谢,甚至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跳起了庆祝舞蹈。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守候在剧院门口,希望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并索取签名,纷纷表达着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爱:“这样的演出真是太过瘾了!”
曾经凭借8小时的戏剧史诗《静静的顿河》征服了中国观众的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这次在国际戏剧邀请展与驱动文化传媒的联合邀请下,再次携改编自布尔加科夫经典之作的《大师与玛格丽特》登陆中国舞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一部不朽的文学瑰宝
《大师与玛格丽特》是20世纪俄语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充满了传奇色彩。布尔加科夫从1929年开始创作,历经十二年的反复修订,直至1940年去世前才最终定稿。他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这部作品中,并在临终前留下了“要让世人知道”的遗言。布尔加科夫逝世后,他的妻子叶莲娜·布尔加科娃小心翼翼地保存了这份珍贵的手稿,经过长达25年的等待,终于在1966至1967年间,该作品得以在《莫斯科》杂志上连载发表,随即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布尔加科夫热”,同样在中国也掀起了阅读的高潮。书中蕴含的个人经历、黑色幽默以及神秘主义,使之成为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故事背景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莫斯科,讲述了一位名为“大师”的作家神秘消失及其爱人玛格丽特所经历的痛苦挣扎。与此同时,魔鬼撒旦的到来,使得这座城市陷入末日般的混乱。面对绝境,玛格丽特与撒旦达成协议,化身为女巫,试图解救大师,并一同飞往理想的国度。然而,这一切只是表象,导演格利高里·科兹洛夫通过对原著的深度剖析,将焦点放在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情感纠葛以及当时社会的扭曲现象上,展现了一个深刻反思现实世界的视角。
浓缩精华的多元化舞台展现
本次上演的《大师与玛格丽特》全剧共分为四幕,上下两部分,总计时长为7小时50分钟。这种安排不仅考验了观众的耐力和集中力,同时也展示了剧院对该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精细制作。将近8个小时的演出,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还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抗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剧中最后一句台词“让世人知道”,更是触动人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巧妙运用了“群戏”的手法,有效地突显了角色之间的关系,强化了主角的地位,同时也增强了舞台的整体氛围。舞台上的场景变换多样,灯光与音乐丰富多彩,演员们的表演富有感染力,整个舞台编排充满了创意。大师的人生曲折多变,玛格丽特的美丽令人心醉,洞察一切的撒旦,行为怪异的黑猫,被欲望所驱使的人们……这一系列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融合了神话传说、爱情故事和哲理讽刺的画面,充满了想象力与魔幻色彩,让人应接不暇。
别具一格的演员培训体系
《大师与玛格丽特》涉及155个角色,全部由28位演员来完成,这些演员均是科兹洛夫导演亲自在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训练的四年级学生。
自2010年起担任马斯特卡雅剧院创始人及艺术总监以来,科兹洛夫已指导排演了近20部戏剧作品,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演员培训和剧目编排方法。学生们根据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全文进行片段排练,然后由科兹洛夫从中挑选并整合成完整的剧本。该剧的排练耗时两年,在剧场合成的时间也接近一个月。这种“戏剧家庭工作坊”式的教学模式,确保了科兹洛夫导演的创作权威性,并赋予了这部戏剧作品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