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随着《凡人歌》播至第26集,剧情发展引发了新的讨论点。最新一集中,周放角色回归家乡的情节展开,与此同时,马苏角色首次亮相。然而,这两个角色是否成为了《凡人歌》中的瑕疵?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常常被提及:避免通过偶然性推动故事发展,而应当依靠角色性格和环境背景的必然性来驱动剧情。这是剧本写作课上老师们不断强调的重点。尽管有时为了增加戏剧性,可能会采用一些巧合,但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做法。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凡人歌》是如何偏离这一基本原则的。
在剧中,周放曾是女主角的下属,但后来却成为了她的直接上司。这样的角色转变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考虑到女主角寻找工作时求助旧同事的合情合理之处,这一点尚能接受。不过,当马苏的角色出现后,同样的“同事关系”巧合再度发生,这就显得剧本创作手法过于单一,甚至有些反常识。
例如,在女主角通过月嫂培训并开始求职过程中,她所服务的家庭中有一位极为迷信的婆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婆婆的儿子的妻子竟然是女主角以前的同事,而且还是被她解雇的那个。此外,女主角的婆家人恰巧也在马苏角色家中测量尺寸时发现她正在从事月嫂工作。这些情节显然是编剧刻意制造的巧合,而非基于现实的可能性。
如果《凡人歌》是一部旨在娱乐而非严肃反映生活的电视剧,那么这些巧合或许可以理解。然而,若该剧标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那么这些巧合就成了对其真实性的直接挑战。这些情节不仅削弱了剧集的质量,还表明该剧依赖于廉价的戏剧性手段来吸引观众。
真正的现实主义剧集为何应避免使用此类巧合?因为它们应该展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而不是偶然性。为了展现这种必然性,编剧必须确保角色行为和故事进展的逻辑连贯性,这是现实主义创作不可或缺的部分。缺乏这一点,剧集就会变得空洞无物。
《凡人歌》显然采用了大量巧合事件来构建剧情,试图以此营造紧张氛围。然而,这样的手法只会导致故事缺乏深度,变得肤浅且缺乏现实基础。对于那些期待更高艺术水平的观众来说,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一种失望。
因此,在如此多的巧合之下,女主角与马苏角色相遇所带来的所谓尴尬和误解,实际上并不具有说服力。这些情节更像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而生搬硬套,而非出于对现实生活的真诚描绘。这部剧似乎只是利用这些廉价的技巧,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