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光流转,《庆余年第二季》终映帘启,吊足观众胃口的同时,也承载着前作辉煌的重压。然而,开篇的五集却遭遇口碑滑铁卢,批评声浪集中于广告植入过度、喜剧元素刻意且剧情推进迟缓。幸而,自第六集起,剧情渐入佳境,紧凑的情节与深入挖掘的人物关系助力豆瓣评分从7.0稳步攀升至7.2,尽管“爽剧不再”的争议声此起彼伏,贯穿整季播放周期。此番口碑的波澜起伏,核心在于《庆余年第一季》树立的极高爽剧期待与《庆余年第二季》转向的悲剧色彩及深刻“痛感”之间的巨大鸿沟。
与《庆余年1》成功捕捉并再现了网络爽文的核心魅力不同,《庆余年2》选择了一条更为沉重的道路,成为一部悲情色彩浓厚的正剧。如果说第一季通过范闲背诵古诗词的超前智慧、作为叶轻眉后代享受的特权庇护以及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金手指”情节,完美复刻了爽文的快感模式,那么第二季则彻底告别了这份轻松愉悦,转而深入探讨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觉醒与挣扎。
《庆余年2》摒弃了范闲初来乍到时的懵懂与适应,转而聚焦于他对于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与挑战。他不再满足于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是力求摆脱束缚,对抗腐朽的权力体系,追寻内心的光明与理想。这一主题的深化,促使剧情模式随之调整,范闲的每一次行动,无论是假死归来、反腐斗争还是刺杀事件,都因他内心的觉醒而充满了对公正、平等的追求,与既定命运的激烈碰撞,使他频陷道德与法律的两难境地,如保护范思辙与对抗腐败官员的艰难抉择,无不透露出“孤臣”的悲凉与无奈。
从“爽感”到“痛感”的情感模式转换,不仅体现了《庆余年2》叙事艺术的深化,也为剧集赋予了思想的重量。剧集通过细腻描绘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权贵的冷酷无情,以及封建体制下的腐败与人性的扭曲,营造出压抑而真实的氛围。同时,范闲与各色人物间的对话与交锋,尤其是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瞬间,如老金的悲壮牺牲、邓子越的内心挣扎,以及范闲与权威人物的对峙,都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让“痛感”成为了连接剧集与观众情感的纽带。
诚然,《庆余年2》初期的喜剧处理手法略显生硬,未能与剧情自然融合,诸如“霸霸”等网络梗的插入显得突兀,影响了剧情的流畅度,招致了部分观众的不满。但剧集后续通过深挖人物性格与情感深度,逐步挽回了观众的信任,证明了其在探索悲剧美学与理想主义表达上的成功尝试。《庆余年2》以“痛感”叙事,不仅是对原著精神的忠实继承,更为爽文改编剧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预示着《庆余年》系列可能在第三季迎来风格的再次转折,迈向爽剧与正剧的巧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