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讨好的勇气》是一部深度剖析社会议题的影视作品,它巧妙地融合了女性成长、性别差异、脱口秀文化、大厂生态、职场困境、原生家庭影响、校园霸凌现象、热门心理学概念、当代焦虑情绪以及沪漂生活和地域歧视等多元元素。
这些标签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剧情的深入,更多的社会议题逐渐浮出水面。
近年来,解题型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如《不完美受害人》、《出走的决心》等,它们都以独特的视角探讨社会问题。《出走的决心》更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带有浓厚的知识分子气息和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然而,《不讨好的勇气》之所以脱颖而出,在于它将解题做到了极致。与《不完美受害人》和《出走的决心》侧重于事件或人物的描绘不同,它大胆地将问题摆在台面上,详细解析来龙去脉和解题过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场生动的社会课堂。
剧中不仅科普了翘二郎腿的危害、国内脱口秀的发展历程、连续失眠的临床症状以及大厂的内部结构,还通过女主的成长经历,解答了她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同时,通过一系列职场事件的展现,揭示了她所处的职场环境;通过男友的行为,展现了大男子主义的现实面貌;甚至对地域歧视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女主男友的妈妈用学上海话的方式,给出了独特的见解。
尽管剧名是《不讨好的勇气》,但主创团队在解题过程中却透露出一种讨好的心态。他们试图通过解答每一个社会议题,来吸引不同受众的关注。这种解题方式,相较于过去简单地迎合观众口味,无疑是一种进步。因为真正的贴近受众,不是表面的迎合,而是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需求。
相比之下,《好东西》则更像是导演邵艺辉的个人兴趣之作,影片充满了她的个人色彩和理想化的自我表达。而《出走的决心》中,诗人尹丽川与角色李红/苏敏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需要通过解题来拉近。同样,《不讨好的勇气》的导演董润年与女主之间也存在距离,他需要与女编剧、策划团队等紧密合作,共同完成这部作品。
董润年在《年会不能停!》中的解题表现就相当出色,大厂黑话的处理既不繁琐也不令人厌烦,牛马逆袭的情绪价值也给得恰到好处。然而,在《不讨好的勇气》中,节奏显得过于松散,旁白过多,让人感到焦虑不安。
例如,吴秀雅(李庚希饰)买咸鸭蛋那段戏,虽然意思我们都懂,但旁白却非要喋喋不休地强调:“说到底,我们永远不要低估锲而不舍的推销对人们所生产的影响力。”这样的旁白真的幽默吗?还是很有启发性?真的有必要说出来吗?
李庚希的表演稍显不足,魏大勋30多岁还饰演高中生也有些违和感。但更致命的是,我们需要跟着剧情一起解题,这无疑增加了观剧的负担。即使那些议题都是我们关心的,也经不起这样繁琐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