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舞台上,编舞家古佳妮以其创新的肢体剧场作品《迁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使坐在最后一排,那四名舞者激烈的动作与环境噪音的结合,依旧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仿佛经历了一场死亡与重生的过程。《迁徙》的锋利,如同一把利刃,时刻提醒我们其潜在的危险性。
在北京的最新演出中,古佳妮呈现了新作《褶皱》,虽然保留了环境音效,但整体氛围较《迁徙》温和许多。《褶皱》并未因此失去古佳妮特有的锐利艺术风格,而是通过更为内敛的方式,展现了艺术家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从《右一左一》到《插销》,再到《迁徙》,古佳妮不断探索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复杂微妙关系。她不仅打破了传统舞蹈的界限,还在每部作品中引入新元素,如增加舞者数量或改变性别比例,创造出多层次的能量场。这些变化赋予了她的作品强大的张力,探讨个体如何在外界力量的影响下塑造自我。
《右一左一》在2015年墨尔本艺术节首次亮相,两名女性舞者在光影交错中用身体语言诠释了人与自我及他人之间的亲密与疏离。三年后,《插销》通过长梯子和沉重枕头,描绘了试图固定人际关系的努力,最终却归于徒劳。这两部作品虽以女性为主导,但关注的是超越性别的普遍人类情感——那些模糊了性别界限后的人类共通体验。
《迁徙》中,古佳妮引入了男性舞者,并使用肢解的假人模特、钢丝般的绳线和脆弱的空箱子等道具,构建了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舞台世界。这里不仅是对人类迁移和社会变迁的隐喻,也是对自然流动的一种映射。舞者们以极限的方式与这些物体互动,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艰难,生命总是在不断地蜕变、消亡又重生。
在《褶皱》中,古佳妮将焦点转向了内心世界的转变。这种内在的变化不如外在行为直观,需要观众用心去感受。正如她在节目单上所说,“褶皱”代表着表象下的持续运动,是可见形态中隐藏的混沌状态。舞者们通过缓慢的动作放大了那些不易察觉的情感波动,打破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惯常认知。六个不同背景的舞者在没有剧烈冲突的情况下,展现出人类基本的行为模式,如摸爬滚打;他们在尝试捕捉幸福瞬间时遇到的障碍,则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不和谐因素。
古佳妮的作品,如同杨乃文的音乐,无论节奏快慢,都具有一种冷峻外表下透彻本质的力量。它们帮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生活的真实面貌,鼓励我们在面对社会和个人成长中的种种“褶皱”时,找到抚平它们的方法。这不仅是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更是为了带着独立人格步入人生的新阶段。
古佳妮的剧团名为“十口无团”,其中蕴含着对她姓氏“古”的拆解以及对传统“舞团”概念的颠覆。这恰好反映了她作品中常见的特征——通过对日常事物的重新解读,揭示出背后深刻的意义。正如她的艺术创作一样,古佳妮总是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