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针对微短剧片名审核发布了新的管理指南,旨在纠正微短剧片名中出现的不良趋势,并在内容导向、格式规范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
自今年2月以来,总局实施了微短剧“分类分层”的审核管理政策,微短剧的创作者们积极响应,调整创作方向,提升作品的思想文化价值。他们聚焦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作出一系列受到广泛欢迎的优秀作品。特别是“重点微短剧”,在创新和质量上不断突破,许多作品以其富有吸引力和深刻内涵的片名,激发了观众对剧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今年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重点推荐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系列中,共有162部作品,其中《秦好与时鸣》、《心栖梦归处》、《老盔有了新主人》等48部作品的片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这些精品之作的亮点。
然而,尽管“其他微短剧”在内容违规问题上已有显著改善,但仍有一些作品的片名存在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微短剧行业的整体形象,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整治。
据悉,部分微短剧制作和播出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不惜在片名上走极端,打擦边球。对此,管理指南明确指出,“小程序类微短剧”在片名问题上尤为突出,必须进行严格整治。
为了纠正和遏制部分微短剧在片名上的不当倾向,管理指南在导向、体例和艺术性方面提出了新的审核要求。
加强审核力度是微短剧行业自我净化的重要一步,它鼓励创作者回归创作的初衷,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深度的作品。正如古人所言:“文以载道”,作品不仅要提供娱乐,更要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念。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回归艺术创作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