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省份,为何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第14集《这两个字,湖南人的血性象征》,带您深入探讨湖南人骨子里的“无我”精神。
在黄兴的故居中,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两个字——“无我”。1912年,黄兴将这两个字赠予了他的长子黄一欧。而在光复南京的战斗前夕,他还曾给黄一欧写过八个字:“努力杀贼,一欧爱儿。”这简短的话语背后,透露出他对家国的无限忠诚和牺牲精神。
在黄兴的心中,家国的分量远超过个人家庭,甚至可以说,他的心中只有国家。他为了革命,不惜“毁家”,将自己的祖宅和田产全部捐献给同盟会;在战斗中,即使右手两根手指被打断,他依然坚持战斗,因此被誉为“八指将军”;在革命成功后,他甘于退居幕后,将领导位置让给他人。
正是这种“无我”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因此,在近代史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广东人革命,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本有机会逃生,但他选择了留下,以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蔡和森和李立三,为了党的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毛泽东为了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贺龙家族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2050人。
在湖湘文化中,舜帝的“只为苍生不为身”、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革命先辈们的“砍头不要紧”,都是“无我”精神的体现。这种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植根于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天下为公的理念中。
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会记住那些为共同目标奋斗而变得高尚的人;经验也会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今天,湖南共产党人的“无我”精神,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新的诠释。我们常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与黄兴的“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不谋而合。
一审 | 杜振裕
二审 | 许志强
三审 | 唐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