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的电影界,有一部香港电影被许多人忽视,它在豆瓣上的评分人数寥寥无几,分数也未达到7分。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部被低估的作品——黄浩然导演的《点对点》。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香港电影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对本土城市的深情怀念。
影片讲述了一位来自大陆的普通话教师小雪,她在香港的地铁站发现了一些由黑点组成的神秘图案,这些图案仿佛隐藏着某种秘密。随着她对香港历史的深入了解,小雪逐渐揭开了这些图案背后的故事:它们与几十年前该地区的历史息息相关。
这些图案的创作者是一位从加拿大移民家庭回流到香港的青年雪聪,他希望通过这些图案唤起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小雪和雪聪,虽然未曾谋面,却在解谜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
在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香港电影以娱乐大众和商业利润为主,很少有电影人从超脱的视角去审视香港的历史和文化。然而,随着九十年代末香港电影业的衰退和社会的变迁,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开始频繁出现在银幕上,尽管这种怀旧常常被商业元素所包裹。
从《金鸡》系列到《一碌蔗》,从《鬼马狂想曲》到《老港正传》,再到《岁月神偷》和《叶问:终极一战》,这些电影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回顾香港的历史和文化。而《点对点》则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两个外来者——一个对香港知之甚少的大陆女子和一个充满怀旧情感的港裔青年——他们通过探索香港的历史来建立对这座城市的情感。
虽然《点对点》的艺术成就可能并不突出,它的轻松基调和小清新风格可能让它显得不够深刻,但它却展示了香港文化知识阶层对历史情怀的新态度。这部电影不再仅仅从市井小民的视角回顾历史,而是从知识文化阶层的角度,以更抽象的方式描绘历史对香港人的影响,从而进入了精神领域。
与此相呼应的是,陈果的纪录片《我城》也探讨了香港的城市、社会和文化变迁。这些作品反映了香港精英知识阶层对过往文艺作品中“低角度”叙述的反思,他们试图为香港的历史和文化在精神文化领域确立价值。
《点对点》不仅展现了香港精英阶层对外部沟通交流的渴望,也透露出香港希望外界承认其文化价值的意愿。在地域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部电影实际上是香港向外界伸出的橄榄枝,它暗示了通过了解和理解矛盾体本身,可以化解敌意和矛盾。
影片的结尾,大陆女子和港裔青年在夕阳下相视一笑,这不仅是对和平解决矛盾的愿景,也是香港精英阶层希望以轻松感性的方式化解冲突的体现。虽然这可能带有一些理想化的色彩,但它确实反映了一部分香港精英阶层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