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湖南,怎么就成了诗和远方的代名词?

湖南,怎么就成了诗和远方的代名词?

湖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打卡”圣地。在《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系列节目的第8集《湖南如何从“远方”变成了“诗和远方”?》中,我们一同探索了湖南如何从一片遥远的土地,蜕变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湖南,怎么就成了诗和远方的代名词?插图

就在不久前,南岳衡山脚下迎来了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的旅游总收入突破了9500亿大关,万亿产业的轮廓愈发清晰。那么,是什么让湖南成为了众人向往的打卡胜地呢?

答案可能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早在千百年前,就有许多外地人来到湖南,他们不是来游玩的,而是来“打卡”——也就是来工作的。屈原、贾谊、张仲景、王昌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陆游、辛弃疾等历史名人,他们的职位从三闾大夫到太傅,再到司马、县尉,不一而足。正是这些“工作狂”们,为我们现代年轻人的打卡文化奠定了基础。

屈原在溆浦打卡时,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雅情怀。刘禹锡在岳阳打卡,留下了“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名句。柳宗元在柳州打卡,感慨“春风无限潇湘意”。

湖南,怎么就成了诗和远方的代名词?插图1

当然,也有不带“工作狂”标签的文人。李白六次游历湖南,每次都前往洞庭湖,他写下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首次提到了“岳阳楼”这个名字。杜甫晚年三次来到长沙,甚至在湘江边租了一间小屋,取名“江阁”,如今成为了网红打卡地。韩愈在路过今天的长沙县时,首次使用了“星沙”这个名字,并写下了“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麻遍囿花”的诗句。

还有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旅游达人徐霞客,在《郴游日记》中将郴州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在衡阳打卡时,他停留了整整60天。

湖南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人杰”前来打卡,与其“地灵”的自然风光密不可分。张家界的奇峰峻岭、洞庭湖的烟波浩渺、崀山的五彩丹霞、南岳的钟灵毓秀等,这些治愈人心的景色,不仅给予了杜甫人生最后的温暖,也为刘禹锡的精神世界增添了最亮的色彩,更给无数文人墨客带来了正面的情绪价值。

湖南,怎么就成了诗和远方的代名词?插图2

这种治愈感一直延续至今,转化为一片芳草、一城烟花、一台节目、一杯奶茶……湖南文旅的宣传语“锦绣潇湘”,仿佛是陆游为湖南打的广告——“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个曾经只是“远方”的湖南,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2023 斑马电影 -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movie3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