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湖南话里的不服周是啥意思?第五集带你了解!

湖南话里的不服周是啥意思?第五集带你了解!

湖南方言中的“不服周”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湖南人为何会自豪地宣称“我蛮夷也”?《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系列节目今日播出第五集《湖南方言“不服周”的深层含义》,带您深入探索湖南人“不服周”的精神根源。

湖南话里的不服周是啥意思?第五集带你了解!插图

“不服周”在湖南方言中是一个颇具趣味的词汇。它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简而言之,就是不向周朝的统治低头。

追溯历史,2000多年前的商朝末期,楚国参与了推翻商朝的战争。然而,当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时,却将楚国排除在外。直到第二次分封,楚国才勉强获得“子爵”的封号,位列诸侯之末,封地仅方圆50里,相当于现代一个稍大的村落。在岐阳盟会上,楚国国君熊绎甚至被安排在殿外看守火堆,连入席的资格都没有。这种被轻视的待遇,激发了楚人的强烈不满。在接下来的数百年里,楚国不断在南方掀起波澜。

楚国的“不服”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拒绝向周朝进贡;其次,无意中导致了周昭王的死亡,这是在周昭王三次征讨楚国后,第三次溺死在汉水中的结果;最后,楚国第六代国君效仿周朝自称天子,尽管遭到了反对,楚人却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来回击,表明中原的“周礼”对他们无效。

屈原在《离骚》中提到楚人的起源,表明楚人也是华夏子孙,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楚人对此地域歧视深感不服。

湖南话里的不服周是啥意思?第五集带你了解!插图1

这种“不服”的精神,逐渐演变成湖南人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无论是在秦朝时期,楚人坚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还是在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率先起兵反抗董卓,或是在变法、共和斗争中牺牲的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等湖南人,以及武昌起义的军事总指挥蒋翊武,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在面对西方列强时,湖南人同样展现出不屈的精神。无论是抗战时期的长沙、常德、长衡、湘西会战,还是抗美援朝时的彭德怀、陈赓、邓华、杨得志、杨勇等湖南籍司令员,都展现了湖南人的坚强意志。而毛泽东,这位从湖南走出的东方巨人,更是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豪言壮语,激励着中国人民站起来。

“不屈”,正如孟子所言“威武不能屈”。如今,“不服周”已成为湖南人刚直不阿的象征,是他们宁折不弯的鲁直精神,是不服输、不认命的狠劲。这种精神流淌在湖南人的血脉中,推动着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一审 | 杜振裕

二审 | 许志强

三审 | 唐宏顺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2023 斑马电影 -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movie3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