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爱妈咪》《豪门闪婚》《总裁倾心绝经女》《我在80年代当继母》《裴总的育儿经》《婚礼上的惊艳婆婆》……
仿佛一场都市版的“文艺复兴”,短剧领域迎来了中老年的春天。
这些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动辄以千万计,甚至亿为单位。例如,WETRUE短剧热度榜上,8月29日首播的《豪门闪婚》上线后连续五天稳居榜首,抖音话题阅读量突破25亿,平台原生累计播放量超过5亿次。
这一现象背后,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青涩的少女,到步入婚姻的成熟女性,再到离婚后的独立女性,再到带着孩子的母亲,再到含饴弄孙的祖母……所有的文艺作品,都不过是传达一个信息:总有人,在某个角落,默默爱着你。
不管你是否相信,总有人愿意相信。
然而,这些中老年短剧的崛起,也遭遇了舆论的挑战。一旦它们开始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就不得不面对来自粉丝之外的审视。
你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同一种内容,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却嗤之以鼻。
我们常常在这样的精神“分裂”中生活。
但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
这些短剧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流量?
为何有那么多人沉迷其中?
如果这些内容存在问题,那么需求市场是否也存在问题?
你是否还记得,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无数次写下的那句话: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那么,这些短剧的流行,又是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你有多久没有走进电影院了?又有多久没有带着满意的心情走出电影院了?
如果我们容忍那些毫无逻辑、浮夸、雷人的短剧长期存在,如果我们容忍那些长达90分钟甚至2小时却不敢称之为电影的作品存在,却对“总裁爱上中年妇女”的故事说不,这同样是缺乏稳定价值观和基本逻辑的。
习惯了粗粮和人造肉的人们,现在的问题可能不是不喜欢吃细粮和新鲜肉,而是已经无法种植细粮、无法饲养家畜了。
中年的玛丽苏、广场舞的风云、老年版的逆天改命,这些不过是80后90后小镇青年曾经为之疯狂的网文小说的变体。只不过,角色的年龄变了,场景也变了。
本质上,都是追求一个“爽”字。
一群看着各种神剧长大并正在老去的人们,现在又被这些神奇的短剧所吸引,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甚至是一种进步:至少从宏大的抽象叙事转向了具体的生活场景。
那么,这些短剧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是被直接禁止?还是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改造?
我的预测是:
不久的将来,中老年短剧也将进入“既要又要还要”的发展模式:既要满足中老年人正当的精神需求,又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传统伦理,还要推动“银发经济”,促进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和文化繁荣。
毕竟,当年以《好疼的金圣叹》一文成名的咪蒙,也转行去“长征路上开超市”了。
无论何种剧集,最终都将成为一场多方共赢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