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大陆的广阔天地间,中国影视作品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连接中非人民心灵的桥梁。从《夏洛特烦恼》中的葡萄牙语对白,到《山海情》里斯瓦希里语的教授讲解,这些作品不仅为非洲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视觉体验,更在无形中拉近了两地人民的距离。
自2012年起,超过两百部中国影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非洲语言,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光彩。这些作品,如同《熊出没》的豪萨语版本、《舌尖上的中国》的祖鲁语版本、《觉醒年代》的葡萄牙语版本以及《去有风的地方》的法语版本,不仅丰富了非洲的影视市场,更让非洲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故事的温度和深度。
这种文化上的交流与共鸣,不仅在荧幕上得以体现,更在现实生活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得益于“万村通”项目,非洲的许多村庄得以通过电视这一窗口,窥见世界的广阔。截至2023年12月,该项目已在20个非洲国家落地,覆盖了9512个村庄,使超过19万户家庭受益。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在非洲的普及,中非网友之间的互动也日益频繁。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非洲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中,中国品牌占据了四席。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品牌在非洲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也预示着中非文化交流的新趋势。
影视作品中的故事,也在非洲大地上得到了生动的演绎。例如,《山海情》中提到的菌草技术,已经在中非农技专家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在40多个非洲国家生根发芽,成为帮助当地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菌草,这一在剧内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植物,成为了中非友谊的象征。
目前,已有52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非合作在务实合作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了超过1万公里的铁路、近10万公里的公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的建设,以及6.6万公里的输变电线路和15万公里的骨干通讯网络。
在规则标准方面,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为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民生领域,中国已向非洲53个国家提供援助资金,实施了粮食、供水、妇幼、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超过1000万人。此外,中非还将在菌草技术、沼气推广、温室种植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以提高非洲的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非洲人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同追一部剧”的背后,是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谊。随着“硬联通”到“软联通”,再到“心联通”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中非合作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跨越亚非的“山海情”,必将绽放出更加鲜艳的友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