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周时间,电影《抓娃娃》的票房便突破了15亿大关。不论争议如何,这部影片无疑是暑期档的亮点,值得一提。
喜剧电影向来不易制作。它常被贴上“俗气”的标签,虽然能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乐趣,但往往难以获得高度评价。然而,那些能够触动人心,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酸甜苦辣的喜剧,在我看来,是极具价值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闫非和彭大魔的新作品《抓娃娃》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充满了人情味,笑点也层出不穷,而且每一个梗都显得新颖,不落俗套。
更为难得的是,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一出戏中戏,情节夸张却不失真实,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情感的真挚。
影片讲述了一个富有的父亲,为了解决育儿难题,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法。他坚持“苦中求乐”的理念,从富养转为穷养,甚至为儿子构建了一个如玻璃房般的虚幻世界,试图控制儿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来塑造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这种看似荒诞的育儿方式,却并非完全脱离现实。在当今社会,育儿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首要任务,教育支出更是家庭开支中的一大块。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育儿就像是一场战争,家庭之间的竞争、资源的争夺,无不在上演。即便是明星,也不得不“退圈”专注于育儿,教育问题让无数家庭操碎了心。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隐私和信息安全也面临着威胁。大数据如同一只无形的巨手,操控着我们的生活。
游戏和虚拟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的意识也变得越来越梦幻,仿佛置身于平行宇宙,或是自己游戏中的主角,亦或是他人游戏中的配角。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电影中的癫狂喜剧也显得格外有针对性。
影片中,虽然一切都是谎言,但这些谎言背后却包裹着真挚的情感。观众在电影院里时而欢笑,时而落泪,这正是因为谎言中流露出的真情。
尽管影片也采用了一些情节剧的煽情手法,但得益于剧情节奏的控制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影片依然能够打动人心。
优秀的演员总能带动观众的情绪。沈腾和马丽的再次合作,默契十足。沈腾在采访中坦言,每一个角色都充满挑战,但在《抓娃娃》中,他无论是在情感的深度还是喜剧的节奏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演技层次分明。
他饰演的父亲角色是影片的核心。一方面是父子间深厚的情感,另一方面则是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儿子在尝试摆脱父亲的束缚的同时,又无法完全割舍与父亲的联系,这种复杂的父子情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比如那双破旧的鞋子、捡瓶子的情感高潮等。除了小儿子,还有那个不务正业的大儿子,他从渴望被父亲认可,到最终活出自我,这也是对主线父子情感的一种补充和映照。
影片中还有一段关于奶奶葬礼的情节,情感浓烈至极,家长们试图操控孩子的人生,却低估了孩子的真情实感。这一切透露出一种虚妄和讽刺。
演员们在情节发展中展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比如史彭元,他的表演带有现实批判的色彩,为这部喜剧片增添了一丝冷峻和反思。
观众可以感受到他饰演的小马所经历的一切,感受到一丝凉意和恐惧。虽然是出于善意的谎言,但谎言终究是谎言。虽然是出于保护和帮助,但同时也带来了阴影和伤害。
尽管影片是以爱为基础的精心设计,但其中也包含了家长试图充当上帝的自大和自私。史彭元成功地演绎了身在信息茧房中的挣扎,他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击,也为影片带来了反转和高潮。
影片也对中国式的育儿方式提出了警醒。过度的教育和控制,将爱意与枷锁重重地压在孩子身上,最终伤害了亲密关系。
“别以为我改变了你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也被你改变。”正如片中老马的这句台词,控制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深受其累。
如果说《夏洛特烦恼》是麻花式的另类青春爱情剧,《西虹柿首富》是对事业和财富的追求,那么《抓娃娃》则是在探讨人到中年,如何面对下一代的问题。这一组喜剧,展现了自身的成长和变化。
电影本身具有生命力,希望这部充满欢笑与泪水的影片,能够继续在观众中传播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