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马丁·斯科塞斯挨批,他早有准备

马丁·斯科塞斯挨批,他早有准备

,这位电影界的巨匠,他的作品《基督最后的诱惑》与《沉默》在时间的长河中相隔了漫长的岁月。斯科塞斯在阅读这两部作品时,时间跨度达到了十七年,而《沉默》的原著更是在《基督最后的诱惑》上映后,由一位圣公会主教亲手交给他,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他在赴日访问期间,完成了这部作品的阅读。

马丁·斯科塞斯挨批,他早有准备插图

《沉默》所探讨的宗教主题,其深度和复杂性远超《基督最后的诱惑》。如果将角色的重要性进行对应,费雷拉神父的角色可以看作是施洗者约翰,而吉次郎则融合了彼得和犹大的特质。在《沉默》的结局中,圣子拒绝履行其使命,与抹大拉的玛利亚共度余生,这与耶稣基督的复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种极端的离经叛道。

与此相比,《基督最后的诱惑》中耶稣在经历了一场梦境后获得的彻悟,显得温和许多。犹大的角色在电影中被重新解读,并非是电影受到攻击的主要原因。早在1970年,安德鲁·韦伯就通过摇滚音乐剧《耶稣基督万世巨星》颠覆了经典,从犹大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基督在受难前的心理变化。

在《耶稣基督万世巨星》中,耶稣同样面临着彷徨和犹豫,他质问上帝为何要他死去。而犹大则被描绘成一个为了犹太人的安危而行动的人物,他在目睹耶稣受刑后,选择自杀,其灵魂甚至在死后还能向耶稣提出哲学问题。

尽管《耶稣基督万世巨星》并非韦伯最著名的作品,但它在舞台上的演出却始终充满活力。在《基督最后的诱惑》的前两小时,剧情并没有过分偏离正典的记载。四福音书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差异,但都以神迹、寓言和传道为核心。耶稣的生平虽然简单,但其主要事迹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示,而电影的主题并不在于展现所有的神迹。

后世对基督生平的解读,四福音书是唯一的依据。关于福音书的作者,虽然有三本福音书的作者托名,但马可被认为是彼得的门徒,记录了彼得的口授;路加是保罗的追随者,他是安提阿人,也就是异邦基督徒;而马太福音的成书时间晚于马可福音,作者的真实身份仍然是个谜。

这些作者并未亲眼见证耶稣的事迹,但按照常理,创作者有充分的自由去诠释一位历史人物。然而,耶稣并非一个简单的“人类”,他不仅是“中保”,还具有神性。在《基督最后的诱惑》中,耶稣在荒原上接受了化身为火与蛇的撒旦的考验,电影中他仍然感受到了极度的痛苦。

马丁·斯科塞斯挨批,他早有准备插图1

《基督最后的诱惑》以《约翰福音》为蓝本,其中包含了水变酒、拉撒路复生等情节。而耶稣在神殿中的行动,虽然源自《马太福音》,但他同时指责了控制神殿的撒都该人利用货币兑换牟利。影片中,耶稣面对的敌人是犹太人中的复国主义者,而犹大则是奋锐党派来的刺客。

大卫·鲍伊饰演的彼拉多在电影中展现出了和蔼与忧伤的一面,他与耶稣在受刑前的对话充满了深意。耶稣的话语“我的国度不在这里,不在地上”,与当时犹太人推翻罗马帝国的意图形成了鲜明对比。

《基督最后的诱惑》上映后,基督徒对电影的愤怒源于其对圣子的亵渎,电影剥夺了耶稣的神性,将其降格为一个普通的人类,一个被上帝选中的先知。这种解读在原教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同时,电影中犹大的形象也被塑造成了一个坚定的,这在一些激进的教徒看来,是对犹太人的偏袒。

斯科塞斯强调,他没有预料到《基督最后的诱惑》会引起如此大的。如果他只是展现了耶稣的犹豫,这种期待或许还有一定可信度。然而,他在银幕上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耶稣与玛利亚的性关系,这一点成为了电影受到最多的关键。

在《基督最后的诱惑》中,犹大的自杀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斯科塞斯将约翰给追随者施洗的场景描绘得如同原始部落的生殖崇拜仪式,充满了色欲。而在《沉默》中,虽然折磨教徒的更为残酷,但神职人员的形象却是“无性”的,因此显得更为洁净。

《基督最后的诱惑》中,耶稣接受的神启从爱到暴力,再回到爱,最后是自己的死而复活——电影在这一步之前就结束了,犹大的自杀成为了一个悬念。犹大在电影中的形象是一个按照计划行事的人物,他的背叛是否应该被定罪,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耶稣称犹大为最有勇气的门徒,对于犹大来说,背负罪恶的重担,坚信耶稣,无疑是一种伟大的行为。

马丁·斯科塞斯挨批,他早有准备插图2

斯科塞斯后来承认,《基督最后的诱惑》中要表现的内容可能更适合他的“街头”电影,但他并没有放弃。电影中未探索完的主题,最终在《沉默》中得到了延续——那就是“踏下去吧”,这简单的一句话,背后蕴含的艰难与挑战。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2023 斑马电影 -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movie3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