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玫瑰的故事》这部作品中,我对于傅家明这个角色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位中年男性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他患有一种可能随时威胁到生命的疾病。然而,他在与黄亦玫交往的过程中,却未提前透露这一情况,这无疑给对方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直到病情发作,傅家明才提出分手,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已经为时过晚。黄亦玫的父亲对此表示,如果傅家明决定继续这段感情,他们不会阻拦,毕竟在困难时刻落井下石是不人道的;但如果他选择放弃,他们也不会反对,毕竟这是出于人性的考虑。
傅家明患有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十年前曾接受过手术治疗,看似病情得到了控制,但事实上他需要定期服用药物。在开始一段新的恋情之前,他为何没有坦白自己的病情呢?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丝侥幸心理?
至于所谓的“关门爱人”,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浪漫的表现。面对生死离别,我们不禁要问: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究竟谁更痛苦?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活着的人承受着更多的痛苦,因为他们要面对失去亲人的记忆和痛苦。
方太初对傅家明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这份情感超越了朋友的范畴。当傅家明突然晕倒时,方太初意识到他可能面临生命的威胁,这让她感到无比悲痛,甚至在梦中都会因此而哭泣。方协文,作为方太初的父亲,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不希望女儿过早地面对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因此与黄亦玫进行了激烈的沟通。
黄亦玫认为,既然孩子已经意识到了死亡的存在,就应该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让她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然而,方协文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不应该过早地让孩子接触这样沉重的话题,孩子长大后自然会理解死亡和分离的含义。
在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支持方协文的观点。黄亦玫为了陪伴傅家明,竟然放弃了对女儿的抚养权,这一决定让人难以接受。她自己也是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为何要让自己的女儿跟随方协文生活呢?
从外表来看,庄国栋和方协文似乎都比傅家明更具吸引力。这里并没有对老演员有任何偏见,而是剧中的傅家明在外形上确实难以与灵魂伴侣的形象相匹配。黄亦玫究竟是看中了傅家明的哪一点,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理解。
健康无疑是重要的,但成年人在选择伴侣时,也有自己的标准。在得知傅家明的健康状况后,黄亦玫感到非常痛苦,她甚至向缇娜寻求处理生离死别的方法,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平衡。或许,对于那些自由创作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傅家明无疑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他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甚至带有一种天真的孩子气。但在恋爱关系中,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他的沉默显得不够真诚。
“关门爱人”这个词汇,虽然美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它所承载的重量和复杂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