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美国内战:小创新,大稳定

美国内战:小创新,大稳定

随着夏日的热浪渐渐袭来,6月的线也迎来了一波新片的热潮,让人目不暇接。在众多备受瞩目的影片中,我选择了《美国》(Civil War)作为我的观影首秀。

美国内战:小创新,大稳定插图

在走进影院之前,我已经从四面八方的评论和讨论中对这部影片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并非为了追求刺激而选择这部电影,所以,它的表现确实达到了我的预期:它成功地传达了它想要表达的主题,但在剧情和视听效果之外,并没有太多出人意料的创新之举,对于加兰和A24公司来说,这是一部稳健的作品。

现在,大家都知道,《美国内战》中的“内战”更多地只是一个背景设定,其实质是一部以记者视角展开的战争公路片。

我并不排斥这种借题发挥的创作手法。如果有人因为期待看到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而对这部电影感到失望,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当然,如果有人因为宣传而对电影抱有错误的期待,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友情提示: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影片中的主角团队构建得十分经典:有声名显赫的女摄影师李,有正值壮年、胆大妄为的乔,有年迈但仍想发光发热的萨米,还有勇敢无畏的新人杰西。这样的组合,无论是情感的碰撞还是经验的传承,都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无限可能。

影片的核心聚焦在李和杰西这对师徒身上。

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地摄影师,她的作品广受赞誉,但随着名声的增长,她也感到身心俱疲,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而杰西则是一个充满热情的新人,除了相机和梦想,她几乎一无所有。

李在杰西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既排斥又照顾杰西,最终甚至开始教导和保护她,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师徒关系。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和摄影师凯文·卡特的故事。

我认为,李这个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凯文·卡特的经历和命运。

在电影中,李已经不再为自己的成就感到兴奋,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名记者,她能为世界带来的改变是多么有限。所谓的“无冕之王”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显得多么无力,而她在记录战场上的一切时,也不得不变得冷漠和麻木。

美国内战:小创新,大稳定插图1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乔,他对于战地记者的所见所闻感到无比兴奋,对于眼前的战火感到肾上腺素飙升,他的冲动和热情正是他提议去华盛顿采访即将下台的总统的原因。

无论是专业的李还是狂热的乔,他们都自诩为真相的“记录者”,他们试图保持中立,不带个人情感,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这场战争的……但最终他们会发现,自己也是战争的一部分。

这场从纽约出发,途径华盛顿的旅程,不仅是他们记录沿途见闻的采风之旅,也是他们对“记者”这一身份的祛魅和重新认识的过程。

最具代表性的一幕,无疑是他们与香港记者托尼等人,以及饰演的士兵的对决。

乔意识到,他一直依赖的记者身份突然失效了,那些持枪的人并不会因为他手中的记者证就对他另眼相看。

与此相反,在之前的小规模战斗和最后的白宫攻坚战中,西部武装军队却保护了他们的安全……这表明,在战争中,只有当对方认为你是记者时,你才是记者。

尽管《美国内战》并没有深入探讨内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但它对战争期间美国社会的众生相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包括武装自卫的加油站、疲惫的大人和疯狂的孩子所在的收容所、保持和平体面生活的小镇,以及无缘无故就开始交火的散兵游勇等等。

还有那位出尽风头的大兵,我甚至不敢确定他到底是联邦政府军还是西部武装军,或者他是否属于正规军。也许他只是在利用战争的机会进行种族清洗……战争的残酷和荒谬,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影片的视听效果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许多场景中,它采用了接近相机摄影的方式,用静态的音画来丰富的摄像呈现,增强了沉浸感和临场感,并且与场景、剧情紧密结合,考虑到电影的投资,这可以算是性价比极高的制作。

说了这么多,《美国内战》的优点显而易见,我对这部电影感到相当满意。最后,我想提一下我的一些遗憾。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总觉得它有些保守和平庸,包括主角团队的塑造(李最终牺牲自己救了杰西,而杰西则迅速成长),以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等等,都显得过于规范和正常,虽然内容准确、引人入胜,没有明显的问题,但也缺乏一些冒险和创新的精神。

尤其是考虑到导演曾执导过多部科幻作品,而出品公司A24又以先锋、前卫、边缘著称……这样一想,《美国内战》似乎就没那么“特别”了。

美国内战:小创新,大稳定插图2

这可能也与A24第一次尝试拍摄数千万美元级别的有关。随着成本和地位的提升,他们可能变得更加谨慎和保守……当然,稳健并非全然是坏事,关键在于观众是否买账。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2023 斑马电影 -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movie3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