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一代》这部电影在观众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将其视为一幅“时代拼贴画”,一座“影音博物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场难以接受的“行为艺术”,甚至调侃贾樟柯导演是在清理旧素材库存,“用冰箱里的剩菜随便切切做了一道新菜”。无论褒贬如何,不可否认的是,《风流一代》是一部深具意义的作品,它以21世纪前二十年为背景,围绕着中国北方小城的一对恋人——巧巧和斌哥的爱情故事展开,描绘了无数平凡人物在这段时间内的命运起伏,成为那个变革时代的生动写照。
电影开篇即采用了模糊的DV画质,展现了多个代表性的场景:2001年的山西大同,一群妇女围坐在炉边轮流唱歌;废弃的文化宫里,一个承包场地的男人讲述下岗女工们为了微薄收入唱起晋剧的故事;大妈们在台上合唱《潇洒走一回》,同时向台下的大叔大爷收取打赏;KTV包厢中人们推杯换盏,哼唱着《老鼠爱大米》;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年轻人涌上街头庆祝;街道上的桑塔纳轿车,人们拿着呼机寻找电话亭;以及众多普通人的生活瞬间。这些画面构成了影片独特的叙事语言,它们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捕捉到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点滴。
贾樟柯最初是通过数码DV来捕捉日常生活片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使用了包括胶片、数码到VR在内的多种摄影设备进行拍摄。这种多样的影像技术让电影成为了创作者与观众共同构建的时代记忆。在最初的几年里,尽管贾樟柯觉得电影可以结束了,但似乎又总觉得故事才刚刚开始,因此该片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断续拍摄过程。期间,贾樟柯转向其他作品,直到最近两年才重新整理素材并完成了这部早期创作。
影片前半部分大量运用了来自《江湖儿女》、《三峡好人》、《山河故人》等之前未使用的镜头。贾樟柯将这些片段剪辑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新的电影,并利用默片对话的形式填补不连贯之处,这一做法被一些网友戏称为“转发自己的旧微博”。然而,正是这种手法使得《风流一代》充满了导演个人风格的印记,是对过去作品的一种致敬。
音乐在《风流一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片共穿插了19首不同年代的歌曲,从七十年代的外国舞曲,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流行乐,一直到现代独立乐团的原创作品。这些音乐不仅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力量。随着影片进入2022年后的当代段落,观影体验逐渐变得流畅起来,不再像之前的碎片化呈现。
透过《风流一代》,我们仿佛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着他人的生活,同时也是在反思自我。贾樟柯的镜头下,过去的记录虽看似客观,却总是带着一丝淡淡的悲伤和不舍。赵涛饰演的巧巧是一个渴望打破常规、追求更广阔世界的女性形象。她充满活力、勇敢且坚韧,在经历了种种之后,最终选择回归故乡,在超市工作时偶遇斌哥,但她没有停留,而是转身融入夜跑的人群中,留下一句简单的“哈”,这句台词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象征着巧巧对于过往的告别和对未来坚定的步伐。